《六姊妹》豆瓣6.3引热议:年代剧选角成败解析
《六姊妹》这部剧上线没多久,豆瓣评分就停在了6。3,这个数字啊,说高不高,说低吧,也确实有点扎眼。要知道,对于年代剧来说,及格线可不是随便画的,人们对这种题材的期待向来都挺苛刻。你看前几年的《人世间》,分数稳稳飘在9以上,那才叫一个大写的优秀。所以咱今天聊这个,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真心想把其中的问题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先从剧情和选角开始讲吧。这故事本身其实挺普通,无非就是几个姐妹的人生沉浮,但问题出在哪呢?它直接跳过了角色年轻时候的阶段,用一堆四五十岁的演员硬凹青春感。拜托,你见过哪个20多岁的小姑娘皱纹爬满脸、发际线往后跑得比子弹还快的吗?我跟你说,这观众眼睛可是雪亮着呢,一下就看穿了这层尴尬滤镜。所以大家接受不了也很正常嘛。而且人家隔壁《人世间》用谁演青年段落?都是些符合年龄、气质贴合的小演员,真的是那种走在人群里不会让你觉得违和的人物。这么一比,《六姊妹》的阵容显然输得彻底。
当然啦,如果只是年纪稍微大一点儿倒也罢,只要演技到位还是能救回来的。但辣目洋子的表现在这里面!怎么说呢,争议真的特别大。本来她饰演的是何家喜,一个聪明又勤劳的形象,可结果呈现出来却变成啥样了?单眼皮、小圆脸这些外貌特征,在现代都市喜剧里可能会被夸一句有辨识度,但搁年代戏里,却怎么看怎么别扭。有观众吐槽,看她站在田埂上的模样,就像突然闯进村里的综艺主持人一样。不仅外形差口气,她那种带着强烈小品痕迹的表演方式,更是让不少人直呼受不了。
比如,有场戏是婆婆刁难媳妇,本该是一波情绪爆发的大高潮,可她竟然用一种近乎搞笑式的方法表现愤怒。眉毛上下飞舞、动作幅度巨大,甚至还有点像我们平时逗乐子的那些短视频博主似的。这样搞下来,本应充满张力的一幕反而稀释掉矛盾核心,让观众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另外,还有卖茶叶蛋被鸟屎砸头这一桥段,也是一个典型例子。本可以利用这个意外制造深刻反思或者展现人物韧性,可惜辣目洋子的处理太简单粗暴,只给出了最浅层次的不爽情绪,没有深入挖掘细腻心理变化。
再举个更明显的问题场景,就是丈夫送大衣那部分。如果换作其他实力派演员,他们一定会通过细节展示女性面对这种又惊又喜复杂心境下的小女人姿态,比如轻轻颤抖嘴唇、不自觉捏紧衣袖之类。但辣目洋子偏偏采用了一种极其克制甚至接近木讷的方法,仅仅流露出隐忍委屈,还完全忽略了幸福感。这一下可好,把原本应该丰满立体的人物瞬间拉扁成纸片儿。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年轻人的表现都糟糕透顶。例如沈月出演青年版何家丽这一块儿,就获得不少认可。一方面,她长相乖巧甜美,小鹿般清澈的大眼睛非常适合那个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她对于角色倔强坚韧性格也拿捏得恰如其分。一场雨中争吵戏里,她边擦脸上水珠边与母亲辩解,又急躁又倔强,每句话语调都踩准力度,这简直就是天造地设为角色量身定做的一副模样。当沈月这样的精准塑造摆在那里,再去对照辣目洋子的诠释风格,两者之间形成鲜明落差,自然引起无数比较讨论。
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资源好的明星,都能靠运气熬出成绩来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六姊妹》背后的制作团队并不寒酸,各项预算投入听起来还蛮豪横,但问题根源就在于:即使条件允许,也不能肆意挥霍,否则作品质量最终只能打水漂。看看成功案例《人世间》,为什么同样是在有限框架内操作,它却赢得观众普遍好评?归根到底,人家的创作者懂什么叫尊重历史氛围,并愿意花时间精挑细选每位演员,以确保他们能够真正融入角色环境当中,而不仅仅是披上一件复古服装敷衍登台完事儿。
仔细琢磨的话,其实这事跟市场规律有关。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即使某些艺人在娱乐圈拥有不错资源优势,例如频繁参加热门综艺节目或网红直播合作等,但如果个人能力无法支撑起自身定位需求,很容易出现口碑滑坡甚至全面崩塌风险。而作为专业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契合类型始终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尤其针对需要高度真实感渲染才能成立作品价值方向而言,则尤为如此。所以哪怕初期热度再高涨,当内容质量未达标时,大浪淘沙之后留存率注定惨淡,这是逃不开的大道理哟!
总之,《六姊妹》的失败绝非偶然。从跨越年龄段设置开始,到关键人物选角失误,再到具体表现场景缺乏感染力,每一步都悄悄扣响警钟,好像早已预示着最终结局只剩黯淡二字。不过话虽这么讲,我相信未来还是会有人从类似教训汲取经验,然后以更成熟姿态推出新作品,为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